君斐

与诸君泛游江上,且歌且吟,不亦乐乎?曾不知老之将至。

“性”没那么好原——读韩语《原性》感

开篇韩大师就立论道:性也者,与生俱生也。紧接着讲性之品有上中下三种。

然后列举言性三家:孟子性善,荀子性恶,扬子性混善恶。接着先下个结论摆着:此三者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,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。随后以论据来论证结论。

先看第一个驳斥孟子的论据。分别列举叔鱼、杨食我、越椒,这三个人都是刚一出生就被父母看出来“后有大患”了,所以,看看你孟子的性善站不住脚了吧。

再看第二个驳斥荀子的论据。分别列举了后稷、文王,这两位圣贤一生下来就“气象不凡”,德才兼备,所以,看看吧,你荀子的性恶还能成立吗?

最后驳斥扬子的性混善恶的论据。分别列举了丹朱、商均、管蔡以及虞舜、夏禹。丹朱、商均、管蔡都是圣贤之子,“习非不善”吧,但是到头来缺德作乱;虞舜和夏禹的爸爸都非“善类”,“习非不恶”吧,但是到头来都是贤君圣主。从这两个相反相成的例子看来,我得不出韩大师的“人之性善恶果混乎?”的结论啊,反倒是恰恰印证了“善恶并存”相互转化的啊,先善后恶或者是先恶后善啊。

另外,驳斥孟子的三个“生而有罪”的人物,虽驳倒了孟老夫子,可反过来推导,不正恰好证明了荀子的性恶了吗?

驳斥荀子的两个”生而有灵“的人物,虽拨到了荀老夫子,可反过来推导,不正恰好证明了孟子的性善了吗?

正是因为可以这样反向推导,如果我来写一篇《驳韩大师原性》的话,不是正恰好用来证明性善、性恶、性混善恶了吗?

韩大师虽然分别用几个历史事例驳倒了三位“性”学大师,但是用的论证方法却不怎么高明的。照现在的学术用语那就是犯了“以偏概全”的逻辑错误。几个独立的历史事例,不具有普遍性,这对于无从论证的玄之虚之的“性”学哲理来说,也太“望性兴叹”了也。

14.07.18   13:46

评论
©君斐 | Powered by LOFTER